添加微信号“auto2788”
关注“爱车巴巴二手车”微信公众号
好车推荐,最新消息,精彩活动早知道!
南京出租车司机集体退租的新闻又再次引起热议,这一回,媒体将锅扣在了美团身上……
小八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,美团打车于2017年初,在南京试运营。在此之前,南京出租车退租率很低,而这之后,随着美团和滴滴之间的价格补贴战愈演愈烈,出租车的单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,司机的退租率也直接上升,2017年,有约2000辆出租车停运,而到了今年一季度,又有1000辆车停运……
首先得明了,不管南京,还是上海北京,市民们出行的次数,不会出现和出租车单量一般的大幅下滑,市场还是那个市场,只是有了新玩家的介入,原有的份额,被进一步的分散了。这一点,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,只要城市有网约车服务,出租车业务减少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……
不少人把这一原因归结于补贴力度太大。诚然,互联网公司抢占市场的手段往往比较暴力,前期的烧钱速度那叫一个惊人,可是自从滴滴并了快的,又并了优步中国后,网约车平台的打车价格,相比出租车,已经没啥优势了。
所以短期来看,补贴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冲击很大,但是长期来看,出租车份额被挤占,还是源于其自身原因,比如“份子钱”太贵……
小八曾问过杭州出租车师傅,得知他们每天一睁眼,欠款便是200多元,宁波的师傅欠得少一些,也要接近200元,这让不少司机带着情绪出车,有时一上午跑下来,单子不理想,便连吃顿饭都纠结半天……
而另一方面,打车软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,以往都是出门随手招停车辆,现在为了节省这部分时间,不少人开始在出门前5分钟提前约车,省去了等车的时间。当然,支付车费的方式也变成了自动扣费,省去了到目的地后的支付步骤。小八不止听一个朋友说起过,因为习惯于打车软件自动扣费,偶尔打一次出租车,到了目的地直接下车,被师傅喊才想起:自己还没付钱……
小八按自己的理解,罗列了一下消费者和司机这两个群体眼中的出租车和网约车。
消费者角度看出租车:
司机对不同时段的路况相对更了解;
营运车辆数量相对稳定,交班时段运力短缺;
服务态度普遍较差,一些司机开车时骂骂咧咧;
车子使用相对久,车内卫生普遍差;
安全系数相对高,少有司机边开车边刷手机接单子;
维权方式相对单一,基本也就打投诉电话,捅给媒体会给报道的除非是大料;
消费者角度看网约车:
对路况熟悉程度不定,接人时容易找不到位置;
补贴时期优惠力度大,非补贴时期相对出租车无价格优势;
营运车辆数量不稳定,后台大数据能通过升降费用来合理补充运力短缺区域的车辆数;
服务态度相对好一些,一些专车还会提供充电、水、纸巾、零食等;
车子相对新一些,车内卫生普遍好;
安全系数相对低,司机总会出现刷单子拼车现像,容易分神,网上猥亵案例也不在少数;
维权手段多,但是效果不明(不少案例是电话投诉无效诉诸媒体的);
司机角度看出租车:
份子钱固定,且压力大;
上岗规范,门槛高;
车身识别度高,接单可以通过招手拦车和平台叫车;
司机角度看网约车:
有补贴时期回报率高,无补贴时期抽成后没多少优势;
鱼龙混杂,多数没有领取资格证,车子也未变更为营运车辆;
专车有识别度,打车只能从平台渠道打;
吃暗亏几率高,会有乘客故意给差评,影响自身评分;
写在最后:
“跨界打劫”、“降维攻击”……现下,这类词汇充斥着市场。一会儿是腾讯抢了移动联通的业务,一会儿是美团饿了么抢了方便面的单量,一会儿是支付宝打败了传统银行业……
小八觉得,真不要以为是谁来动了你的奶酪,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行业的未来,那来自行业外的跨界打击,随时都能革了本行业的命……
添加微信号“auto2788”
关注“爱车巴巴二手车”微信公众号
好车推荐,最新消息,精彩活动早知道!